Menu

义乌骆氏宗祠

来源:义乌新闻网 作者:林晓燕 日期:2014-05-19

精美的木雕屋顶

骆氏宗祠外景

    作为义乌最早的姓氏之一,骆姓在稠城、大陈、廿三里等镇街分布较广。据说,以前我市的不少地方都相应地建有骆氏宗祠,而目前只剩大陈镇郎坞村的骆氏宗祠保存较好,也因此被列入市级文保单位名单。

    7月4日,艳阳高照,记者随大陈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驱车前往陌生的郎坞村。一路上的村道既平坦又宽敞,窗外是满眼的青山绿树,车子越往里开,酷热的暑气越少。很快,我们就见到了村口白墙黑瓦的骆氏宗祠。

    义乌骆姓是勾践之后,还是姜太公之后?

    有资料显示,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32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

    关于这个姓氏的历史来源,坊间说法不一。有的说出自姜姓,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骆,为别他族,子孙以其名为氏,称骆姓,因姜太公功高盖世,智慧超群,于是骆姓子孙便奉姜太公为骆姓得姓始祖。有的说出自嬴姓,据《史记》所载,恶来革之玄孙曰大骆,子孙以名为氏。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骆”是出自他族改姓。

    据说,骆姓出自齐国,亦即骆姓发源于今山东境内,齐都营丘就是骆姓最早的繁衍之地。此后,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骆姓逐渐迁往江南。有人认为,江南的骆姓有出自齐太公之后的,也有出自越王勾践之后的。先秦时期,骆姓不见于史。魏晋南北朝时期,骆姓伴随其他士族大批南下。宋元两代,兴盛于江浙一带的骆姓,迁到今福建、广东,成为闽粤两地的较大家族。如今,骆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贵州、北京等省市多此姓,据说上述三省市的骆姓约占全国汉族骆姓人口的60%。

    有人指出,骆姓扬名始于东汉陈留相骆俊,而骆姓最知名人物当属骆宾王,后者是地地道道的义乌人。至于骆姓何时迁入义乌、义乌骆姓是勾践还是姜太公之后等问题,众说纷纭,谁也不能得出一个权威性的结论。

    百年风雨侵蚀,骆氏宗祠显得有些无奈

    据介绍,郎坞是个只有400人左右的小山村,这里差不多90%的村民都姓骆。今年64岁的骆允福在村里当了21年的书记,算是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了。说到骆氏宗祠的由来,他的阐述略微有些模糊,并说明自己也只是听说而已。据说,该宗祠建于1880年左右,当时村里总共就15户骆姓之人,那一年,在大户骆加正(音同)的提议和组织下,大家一起出钱出力建造了这座宗祠。由于种种原因,房子建成后的若干年才开始对里面的墙体进行粉刷。

    雕工精细的“牛腿”、栩栩如生的画廊、古色古香的戏台……同其他地方的一些古建筑一样,骆氏宗祠内外有许多特色明显的细节。至于堂前悬挂着的那些画像据说是后人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用村民的话说,“谁知道以前的太公长什么样”。文革期间,为了宗祠不被大肆破坏,村民在“牛腿”和一些雕梁画栋上涂满了泥土,才使它逃过一劫。上世纪80年代,一伙不法分子晚上潜入宗祠,想对里面的一些木雕下手,幸亏被村民发现得早,在丢下工具后仓皇而逃。

    虽然躲过了几次人为的破坏,但在一些大自然等客观因素面前,这座古老建筑显得有些无奈。经过百年的风雨侵蚀,诸如屋顶漏水、木柱腐烂、墙体坍塌等现象时有发生。庆幸的是,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重视下,前几年这座宗祠终于得以“大修”一次。

    漫漫百年路,弹指一挥间。中国特有的宗祠文化历经n个朝代更迭,经过千百年的岁月冲刷,大多已伤痕累累,留下的尽是沧桑。但愿,更多的宗祠文化在后人的努力下能重新焕发昔日的光彩。